时间:2022-08-19 22:59:01 | 浏览:5408
在今天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下,一部手机折射了错综复杂的供应链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华为麒麟芯片断供事件发生后,我们才认识到手机供应链的顺畅是如此的重要,于是,现在有两个趋势:一是强调自建手机产业链,实现国产化的自给自足,在关键部件上如手机处理器,不被"卡脖子";二是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系统,继续加强与高通、台积电、三星等的合作力度,避免和预防出现断供的现象。
其实这两个趋势都在同时进行,比如京东方近些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除了作为华为手机屏幕的主要供应商,另外还拿到苹果1500万片订单,近期据TheElec报道,京东方与三星合作,为三星的2022年款Galaxy A73生产OLED材质手机屏幕,三星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幕厂商,为何选择京东方?主要还是考虑成本问题,A73并非三星的旗舰机型,作为三星的性价比手机,降低手机成本是首当其冲,三星选择成本更低的京东方屏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京东方作为华为、苹果和三星的供应商,是不是就意味着京东方开始走上了超越三星显示之路呢?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因此而感到骄傲呢?
越是这个时候其实我们越要冷静地思考我们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通过三星在中国的一些动作来分析一下。
在2020年,三星着手关闭苏州的LCD工厂,由TCL的华星光电接手三星苏州LCD工厂,三星自己不生产LCD屏幕了,转而向华星光电采购LCD屏幕,三星的Galaxy Tab S7使用的就是华星光电提供的LCD屏幕。
如今三星再次与国内厂商合作,通过京东方提供其A73所需的屏幕,三星连续与国内两个屏幕厂商合作,透露了两个信息:
一是三星正在将精力集中在更高端的AMOLED和折叠屏UDC屏幕的升级和生产上,像传统的LCD和OLED,三星鉴于成本考虑,将这些订单逐渐交给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来提供。
二是国内屏幕厂商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目前技术水平足以为苹果和三星提供产能服务,这是五年前很难想象的,这说明在全球手机供应链中,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历练,在屏幕等环节已经闯出了一条自给自足和为全球产能服务的道路。
不过,一个更鲜明的现实我们也要看到,就是在高端屏幕领域,仍然是三星一家独大,即便京东方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屏幕供应商,但与三星和LG还存在不小的距离。
根据UBI机构的统计,在2020年,三星显示的收入下降了15.8%,营收223亿美元,出货了3.9亿片OLED面板,市场份额高达68.2%。紧跟三星显示后面的是韩国的LG,市场份额为21%,主要营收来源是LG OLED电视和供货给苹果。中国的京东方名列第三,OLED面板营收约19亿美元,市场份额远低于三星和LG,为5.7%。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Q2季度,中国企业购买OLED面板的金额占比达到了52.5%,其中华为又占有一半以上,这估计和去年上半年华为为了应对芯片问题而采取大量采购手机零部件有关。
但是,鉴于京东方处于上升的态势,IHS研究院做了个预测,在2022年,全球柔性OLED产业企业竞争格局将会发生改变,京东方的份额将提升到22%,超过LG,而三星的份额将下降到37%,其它像华星光电、天马等的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当然,这是对未来OLED显示屏市场国内企业表现的乐观估计,实际情况也还得看明年的数据,不过,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国产OLED显示屏企业正在提升全球竞争力。
华为的P50Pro发布后,还是采用京东方的OLED屏幕,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块屏幕的显示效果获得了众多的认同,都认为这次P50Pro的屏幕无论从显示效果和反应速度等方面都非常不错,作为P50Pro的用户之一,笔者也感同身受。
一方面我们确实要为京东方屏幕的进步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在更高端的显示屏领域,三星也确实是当下的王者,国内的屏幕厂商和三星显示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距离,京东方能不能再接再厉?在屏幕的核心和高端技术上超越王者或者说成为下一个“三星显示”,我们拭目以待。
投资者:2021年度股利分配方案已于今年4月29日股东大会通过,至今已过去19天为何迟迟不实施?投资者:华为物联落地项目明显增加,反观京东方物联网概念至今没有确切项目落地。京东方凝聚20多年先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经验,结合行业趋势,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中祥英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价值链的BOE工业互联网平台。
按照Omdia的说法,在3季度推出的iPhone14系列上,京东方与三星、LGD,依然是苹果OLED屏的三大供应商。且按照Omdia的说法,今年,京东方供屏占比翻番,达到到15%,然后LGD占比25%,三星依旧最多,达到60%。
图二:屏幕厂商示例图按照利亚德的说法,开幕式舞台由地屏、冰立方、冰瀑和南北看台屏,这么主要5个部分组成,全部由LED显示屏制成,LED显示总面积约14500平方米。也就是说所有的LED屏中,京东方只提供了地屏中的4500平方左右,只占整个屏幕面积的30%,另外的70%全是利亚德提供的。
智通财经APP获悉,京东方精电(00710)绩前获资金追捧,股价抢跑涨超3%。截至发稿,涨322%,报1858港元,成交额122359万港元。消息面上,京东方精电将于今日发布中期业绩。公司此前发布盈喜,预期中期纯利将较去年同期的约9510万港元取得140%至180%之间的大幅增长。
第三,京东方在2016年开始向物联网领域转型,以半导体显示和传感技术为基础,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物联网细分市场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目前京东方在智慧车载显示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金融系统、工业物联网、智慧医工等众多物联网细分领域都处于全球和国内领先地位。
2022年8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京东方精电(00710HK)公告,当日,年加(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与京东方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据披露,京东方精电主要从事汽车及工业显示屏业务,具备单色显示屏製造产能以及TFT及触控屏显示模组装配产能。
格隆汇7月19日丨京东方A(000725.SZ)公布,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显示”)为公司下属子公司。为优化合肥京东方显示股权结构,提高管理效率,满足公司发展战略要求,公司拟以727809.65万元的价格受让合肥兴融投资有
2022-01-24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蒯剑,马天翼,唐权喜对京东方A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业绩创新高,竞争力持续加强》,本报告对京东方A给出买入评级,认为其目标价位为7.10元,当前股价为4.98元,预期上涨幅度为42.57%。证券之
应用创新层面,京东方不止于智能手机、PC等个人终端以及家用显示终端,已经全面布局了车空间,将智能座舱作为了柔性OLED的新价值场景,在汽车仪表、中控总成、抬头显示、后视镜等车载显示细分领域,已推出柔性AMOLED、柔性多联屏、曲面显示、全贴合显示、超大尺寸显示等极具代表性的前沿技术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全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品牌,从物理空间上进一步向用户靠拢。
结合该博主的前后爆料,@中关村在线等多家媒体发文报道即将发布的华为Mate50系列或将搭载京东方2160HzPWM高频调光新屏幕。目前来看,这个猜测是错误的,如果@数码闲聊站爆料属实,那么搭载京东方2160HzPWM高频调光的新机将会在年底左右发布,而华为Mate50系列将在下个月发布,发布时间差距甚远。
Omdia数据显示,在海外减产的情况下,中国大陆五家制造商京东方、TCL华星、惠科、南京中电熊猫、彩虹光电的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份额达到685%,创下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占比的新高。2009年8月25日,在公司仍面临巨额亏损,全行业全面减产的时刻,京东方宣布投资2803亿元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在这一过程中,京东方的柔性OLED显示技术正在赋能越来越多的终端企业,引领上下游厂商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巨大规模的产业布局,为个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柔性显示解决方案,助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京东方集团高级副总裁邱海军认为,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将带动车载柔性显示市场快速增长。就比较优势而言,不管行业怎么走,京东方永远在进步,柔性OLED智能手机、折叠手机等高端产品的出货量以及市占率一直在快速增长,领跑国内市场。
活动现场,BOE(京东方)首度披露其在西南地区千亿级柔性OLED产业集群布局,并重磅发布全新一代Q9发光器件及全新自研蓝钻™像素排列方式,全面展示了其全球领先的柔性OLED显示技术、智能交互创新应用场景,以及雄厚的智能制造能力,并以全面迈向亿级出货量的目标,为柔性OLED消费市场打造强劲增长极,全面开启多形态智能终端新时代。
会上透露,随着多形态智能显示终端需求进一步增长,2022年京东方柔性OLED年度出货量预计达8000万片,并快速向亿级出货量目标迈进。据了解,作为国内最早进入柔性OLED领域的企业,京东方投资近1400亿元在西南地区打造了中国首个柔性OLED产业集群,包含成都、绵阳、重庆3条全球领先的柔性AMOLED生产线,整体柔性OLED产能约占全球产能近三成,其中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是中国首条柔性AMOLED显示生产线。